轎車開道、大擺婚宴、挨桌敬酒……在部分80后看來,這樣的婚禮程序既繁瑣也破費。時下,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崇尚簡約,在領完結婚證后,只請幾個親戚朋友吃頓飯宣布結婚的消息,成為“悄婚族”。
只領證不擺酒席悄婚族也很時尚
轎車開道、大擺婚宴、挨桌敬酒……在部分80后看來,這樣的婚禮程序既繁瑣也破費。時下,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崇尚簡約,在領完結婚證后,只請幾個親戚朋友吃頓飯宣布結婚的消息,成為“悄婚族”。
“悄婚族”與完全隱藏自己婚姻狀況的“隱婚族”不同,他們會在領取完結婚證后,及時向同事和朋友公布自己已婚的消息,只是通過“悄然結婚”的方式規避復雜的結婚典禮形式。
在惠州工作3年的張先生說,他和老婆領取結婚證后幾個月,才回老家請雙方父母見面吃飯。張先生說,結婚登記前和老婆計算過婚宴的所需費用,每人老家各辦一次,再在惠州辦一次,3次婚宴加起來要幾萬元,兩人算計后覺得非常不劃算,于是決定只領證不辦婚宴。張先生打趣道:“有那幾萬元,夠供一年的房貸了。”
走訪中記者發現,像張先生一樣省去結婚宴的新婚一族不在少數,他們多是家在外地,只身出來打拼,在高房價高消費的壓力下,本著能省即省的心態極其務實地去面對生活。同時,遠離家鄉的他們,在工作的城市除同事外人際關系還較為簡單,不需要婚宴時的應酬。
在惠州教書4年的劉老師告訴記者,她和老公是高中同學,兩個月前辦理了結婚登記。因老家同在湖北,又相隔不遠,雙方父母也都拜見過,早就成了一家人,不再耗時耗錢辦婚宴了。她說:“我們打算把安排在結婚典禮上的錢省下來,去海南蜜月游,盡可能省去一些形式化的東西。”
其實,婚宴自古以來是人生一件大事,人們對婚宴的追求曾一度炙熱。上世紀90年代,人們覺得領證只是形式,辦理了婚宴才說明婚姻生活正式開始。而今,年輕人對婚姻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。對此,羅阿姨說,年輕一代的“悄婚族”注重理性消費,更多地在關注內心的需求,對于家長來說是一件好事。
有關專家表示,“悄婚族”是年輕人生活多元化、生活態度轉變的產物,也是年輕一代突出個性至上的一種表現。奢華、繁復的儀式和程序不見了,透出的是簡約和個性。盡管有很多父母覺得這是“不靠譜”的行為,但這是個人的選擇,要客觀看待,不要非議。選擇何種結婚方式,關鍵是看新人自己對婚禮的認識,畢竟,真正維系愛情的不是一時的排場風光,而是兩人內心的相知相愛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