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、臺南孔廟建廟
臺南孔廟建廟
臺南孔廟建廟已有300多年歷史,以成書院又系臺南孔廟的樂局。以成書院每年春秋兩次祭孔,院生們在孔廟舉行各界祭孔大典前,先在書院內祭祀孔子、五文昌帝君和諸先達。臺南孔廟以成書院釋奠典禮依循的是清康熙52年所頒制的儀式。以成書院的釋奠典禮由鳴炮揭開序幕,融合了島內民樂“十三腔”的雅樂聲,循序舉行迎神禮,正獻官向孔子像暨五文昌帝君上香,并率全體分獻官及與祭陪祭人員行三鞠躬,接著行初獻禮、讀祝文、亞獻禮、終獻禮、撤饌禮、送神禮、望燎、胝燎等,此外還有學童表演傳統的六佾舞。
臺南孔子廟為全臺最早的文廟,清代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,號稱“全臺首學”。孔廟建筑莊嚴宏偉,氣氛肅穆,格局完整,列屬國家一級古跡。廟旁蒼郁的古樹,越發引人思古之幽情。
臺南孔子廟建于1665年(明永歷19年,康熙4年),由陳永華建議鄭經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,初設時僅大成殿,用來祭祠孔子,又稱先師圣廟,之后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,是為全臺首學。康熙24年即(1685年)分巡臺廈道周倉和臺灣知府蔣毓英主持改建孔廟為臺灣府學,并改稱「先師廟」,俗稱“文廟”,康熙51年(1712年)起花了三年進行整修,范圍包括大成殿、啟圣祠,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閣、土地祠、外設禮門、義路、大成坊及墻垣。
建于明朝永歷19年(1665年),是目前臺灣島歷史最悠久,建筑群最壯觀的孔廟,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。格局為標準的左學右廟,前殿后閣的三合院,有三進兩廂。右廟的第一進為大成門,分別設立了名宦祠和鄉賢祠,第二進是大成殿,供奉孔子牌位。第三進是崇圣祠。
每年在九月二十八日之際,于臺南孔廟文化園區登場的孔廟文化節,可分為一系列動靜態藝文活動。其中開筆禮儀式、孔林謝師活動以及魁星筆,更是象征孔廟文化的精神內涵。開筆禮儀式,是以泉州府文廟致贈臺灣府文廟“開筆石”,引泮池之水為墨開筆書寫后,由“開筆官”進行開筆儀式,共分為整肅衣冠、周游泮池、拭手凈臉、叩拜孔子、敬謁文昌、朱砂啟智、敲響智鐘和開筆描紅。儀式主要由拜(敬拜孔子像)、授(啟蒙老師講授基本最簡單的道理和勉勵祝福)、贈(贈送紀念品,如狀元粿、紅蛋等或贈祝福語)等內容組成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