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說夢是人與神的對話,但不是所有夢都可以被占卜。古代占夢就有一條著名的原則,叫“夢有五不占”。
其一是 神魂未定而夢者,不占。
這是因為夢是由人的神魂感應所產生的,按照道教的理論,人的精神由魂與魄共同組成,民間口語常說“喪魂落魄”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。它們是人的精神的陰陽兩個方面。一般來說,魂由陽氣組成,陽氣輕清,這樣魂之中精神的因素便較重,大體相當于神;魄為陰氣,沉滯粗重,是構成人形的基質。所謂夢便是人的陽氣與天地萬物的陽氣相互感通,具體依據夢中所現事物的不同,象征著不同的感應對象。
古人認為,人在神魂未定的狀態下所呈現的夢象不是精魂所感,而是精魂未定下的浮想。這種浮想不是占夢術上的“真夢”,因此便不能呈現吉兇之兆。
其二為 妄慮而夢者,不占。
所謂妄慮而夢,是由于白天各種邪想而致夢。按照佛教的認識理論進行分析,邪想所夢一般不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識所為,這六識都是因感而發,屬于短暫的、淺顯的感應。這種感應一般都是無意義的雜想,不包含吉兇的真機。只有進入到第七識未那識,因其中有次層之真我存在,這種真我是生動活潑、真機盎然的,只有在深層的夢中才會顯現出來。另外,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實在的大我,此中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沒有任何夢象存在。那么,什么是妄慮而夢呢?舉例來說,白天看見一女子,美貌絕倫,如同天仙,晚間便在夢中與之相蚺,甚至云雨一番,頗能快人心意,醒來之后,但見下體粘濕,方知是白日春夢。這種夢想便是因眼識而致夢,純屬邪想所致,沒有任何“天機”藏于其中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