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已經降臨了!但是南北風俗和氣候相異,在這個特別時期,我們應該吃些什么呢?維度小編小編收集了一些經典食譜,供大家參考!
北方:"頭伏餃子二伏面,三伏烙餅攤雞蛋。"
這個說的是老北京的伏日習俗。舊時,農業并不發達,夏至數伏時正是蔬菜青黃不接之時,也因天氣炎熱,人們都愿弄些簡單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飯食,時間一長,就成為一種習俗了。
北京人伏天的餃子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的,有水煮餃子、燙面餃子、油煎餃子、鍋貼餃子等。伏天吃的餃子也叫"伏(福)貼"或"貼伏(福)"餃子,"伏"與"福"諧音,有吉祥納福的意思。
到了二伏天,已經是最熱的時候了,老北京的主婦們做的的面條順口又開胃,最適合這時候吃了,所以稱"二伏面"。
另外二伏正是夏小麥豐收的時候,吃上一碗新小麥做成的湯面,出一身大汗,既品嘗了新小麥的鮮,又驅瘟疫邪氣。
老北京人二伏時不但愛吃過涼水的豬肉炸醬面、小碗干炸面、麻醬面,還喜吃配上花椒油、黃瓜絲、小蘿卜絲、青豆、青蒜末等菜碼兒的鍋里挑的熱炸醬面、麻醬面。那時還常吃肉片雞蛋黃花木耳勾芡的打鹵面,還有現在鮮為人知的"葷油腌湯面"和"羊肉氽面"。
起三伏的時候,已經是立秋以后了,天氣開始漸漸轉為白天熱晚上稍涼,跟中伏比涼了一些,主婦們可站在爐前為家人烙餅了。
老北京的餅也是品種繁多的,蔥花油餅、發面餅、餡合子、脂油渣餅、大荷葉餅、麻醬糖餅等,再煮一鍋綠豆粥,攤上幾個雞蛋,買點醬豬頭肉,拌個蒜茄泥,拌個涼粉或撥魚,一家合而食之,清爽且味美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