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,一種我們耳熟能詳卻又不甚了解的物質,可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,它的“社會形象”開始變得負面起來,一聽到“脂肪”這個詞,人們馬上聯想到臃腫的身材、不健康的飲食、某些慢性疾病的幕后黑手。脂肪果真如此糟糕?它和人們避之不及的肥胖到底有啥關系?
脂肪,俗稱油脂,由碳、氫和氧元素組成。它既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構成部分,又是提供熱量的主要物質之一。食物中的脂肪在腸胃中消化,吸收后大部分又再度轉變為脂肪。它主要分布在人體皮下組織、大網膜、腸系膜和腎臟周圍等處。體內脂肪的含量常隨營養狀況、能量消耗等因素而變動。
脂肪:生命運轉必需品
過多的脂肪確實可以讓我們行動不便,而且血液中過高的血脂,很可能是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因素。不過,脂肪實際上對生命極其重要,它的功能眾多幾乎不可能一一列舉。要知道,正是脂肪這樣的物質在遠古海洋中化分出界限,使細胞有了存在的基礎,依賴于脂類物質構
成的細胞膜,將細胞與它周圍的環境分隔開。使生命得以從原始的濃湯中脫穎而出,獲得了向更加復雜的形式演化的可能。因此毫不夸張地說,沒有脂肪這樣的物質存在,就沒有生命可言。
法國人謝弗勒首先發現,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。因此可以把脂肪看作機體儲存脂肪酸的一種形式,從營養學的角度看,某些脂肪酸對我們的大腦、免疫系統乃至生殖系統的正常運作來說十分重要,但它們都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,我們必須從膳食中攝取,現在的研究還認為,大量攝入這些被稱為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分子,有助于健康和長壽。同時一些非常重要的維生素需要膳食中脂肪的幫助我們才能吸收,如維生素A、D、E、K等。
另外,由于脂肪不溶于水,這就允許細胞在儲備脂肪的時候,不需同時儲存大量的水,相同重量的脂肪比糖分解時釋放的能量多得多。這就意味著,儲存脂肪比儲存糖劃算。如果在保持總儲能不變的情況下,將我們的脂肪換成糖,那么體重很可能至少會翻番,這取決于你的肥胖程
度。我們的脊椎動物祖先,顯然看中了脂肪作為超高能燃料的巨大好處,為此進化出了獨特的脂肪細胞以及由此而來的脂肪組織,也埋下了今日我們肥胖的禍根。
脂肪倉庫藏在哪?
雖然人們早就知道,成年人體重的增加源于儲脂增多。但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JulesHirsch教授是第一個深入研究脂肪含量變化規律的專家。Hirsch找到了估算體內脂肪細胞總數的方法。由此他發現,肥胖癥患者的脂肪細胞數量,是普通人的10倍,達到2500億之多,并且體積也要大4倍。
人在不同時期,儲存脂肪的方式也有所不同:年少時,我們優先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;成年后,則先把已有的脂肪細胞裝滿。如果這類細胞的數量過多,顯然很難保持苗條。而吸脂手術后體重的迅速反彈,似乎在暗示,我們的身體能記住脂肪細胞的數量。
1953年,美國生理學家Kenndy提出體重調定點假說。他認為如同體溫一樣--寒冷時顫抖,太陽下流汗,是為了維持住恒定的體溫--當身體發覺體重低于預定值時,就可能通過升高食欲,使你厭倦運動等手段,促使體重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。
|
郵箱:webmaster@vdolady.com 歡迎批評指正 鄭重聲明: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如有違反,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
2009-2010 Vdolady, All Rights Reserved. 津ICP備0900526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