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悉,意爾康始創于1995年,位于浙江省青田縣,公司總部位于浙江青田,擁有福建意爾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、意爾康鞋業(上海)有限公司和意爾康廣東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三家全資子公司,在全國建有36家銷售分公司和3000多家專賣店。據最新報道得知,5月14日晚10時50分,位于麗水青田縣的意爾康股份有限公司電商倉庫起火, 8萬雙皮鞋被燒毀造成經濟損失約1000萬元!
5月14日晚10時50分,位于麗水青田縣的意爾康股份有限公司電商倉庫起火,過火面積約6000平方米(房屋為2層鋼架結構),無人員傷亡。據初步統計,倉庫內庫存的8萬雙皮鞋被燒毀,造成經濟損失約1000萬元。
火災發生后,青田縣委、縣政府高度重視,縣委書記戴邦和第一時間作出指示,要求全力以赴組織撲救,最大限度減少損失。縣長周和平迅速趕赴現場處置,組織消防、應急、公安、交警、溫溪鎮等單位人員開展撲救工作。 截至5月15日00時30分,火勢已基本撲滅,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,有關情況待續報。(浙江之聲)
而據媒體報道,今年1月,法國M6頻道曝光亞馬遜倉庫“摧毀區”一年填埋燒毀300萬件全新商品。據倉庫老板,一平方米儲存費是22歐元(約人民幣170元),半年后上漲近20倍。退回廠家的費用是17歐元,摧毀費只需13便士。
前后兩者會是一種原因嗎?覺得不太可能,要是銷毀,完全可以,何必造成火災,但是,也有可能銷毀過程中釀成火災。但是,這完全還沒有實在根據,還正在調查。只是做一個猜測。
而且有人把這與保險聯系到了一起。也有人覺得是不是要漲價了?
但是,法國亞馬遜銷毀商品可是事實。
@難道不能捐了嗎?
@hully14: 這個選擇是對的,高額的倉促量會成為企業無法變現現金流的死賬,而且一直在吃錢。說捐的送的,沒有意識到,物流和人員成本,這些都是額外支付的。企業盈利這塊是需要控制的,而且報廢是企業的正常運作。
問題是,捐了還有人買貨嗎?到時候都不買等著捐了。那時候還有開商場的嗎?商家肯定也有這方面考慮。但是,從資源角度講,這是浪費資源吧。而且生產的時候成本等也不低吧。而且這是法媒暗訪才調查出來的,否則,人們也不知道。
這大概就是人類生存和需求的必然矛盾,為了維持公司生存,不得已那么做。如果公司都沒了,就更沒有那些物品了。似乎還找不到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樣的矛盾。
像是以前國外公司倒掉大量牛奶也是這方面原因。如果人人都等著白送牛奶,那么,奶農、奶業公司就都倒閉了。人性還沒有優秀到就是為了維持那些公司運營而不“吃白食”的程度吧。
而且相較于人們一年時間浪費的物品,這算是毛毛雨吧。昨天還有媒體爆出,酒店一次性香皂,一年就扔掉40萬噸,價值達80億(這還只是國內)。還有別的呢。價值更多。難道不也是浪費嗎?每年浪費的食物等等更多。
而且燒掉了,也減少污染了吧。企業運營始終不是吃吃喝喝。